首页 >

三国凤雏庞统主动投奔吴国 为什么孙权坚决不用?


在《三国演义》中,说到智者,卧龙和凤雏当然得到了最高的评价。水镜先生司马徽说:“伏龙和凤雏,如果他们得到一个,他们可以安定下来!”!然而,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后慢慢出山,可以说摆好了架子。庞统同级别的比较背,先投曹操,再见孙权,最后归刘备。孙权和刘备一开始并没有被重用,一个共同的原因是他们太丑了,这个原因在面对孙权时尤为突出。

当孙权看到庞统时,他很不高兴看到庞统“浓眉掀鼻,黑脸短胡子,形容奇怪”。孙权为什么这么重视别人的长相?

这要结合汉代以来品评人物的风气。自东汉以来,评价人物有两个标准,一个是“停止”,另一个是“精神”。简单地说,它非常重视一个人的外在美和内在美。外在美人都能看到,谁能知道内在美不到三五个月。就像诸葛亮第一眼就让刘备动心一样“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龙巾,身穿鹤斗,飘飘有神仙之概”。在刘备眼里,诸葛亮是神仙一流的人物。就像东吴的前任大都督周瑜一样,他也是一个才华横溢、风度翩翩的人,所以吴人才会称周瑜为“美周郎”。可以说,自汉末魏晋以来,所有官员的外表至少都是平的,这是评价人物甚至选拔官员的基本原则。

所以,长相丑陋,朝天鼻,黑脸庞的庞统,不受欢迎,也很容易理解。

然而,孙权毕竟是一个有英雄气质的君主,他不会完全看起来像庞统一棍子。

三国凤雏庞统主动投奔吴国 为什么孙权坚决不用?

庞统真正得罪孙权的是贬低周瑜,提升自己。

孙权问庞统,他一生中学到的东西主要是什么理论?当时,这只不过是儒家思想、法律、军事学等等。但庞统说:“没有必要拘留,随机适应。”没有必要。孙权听了之后更不高兴了。没有必要。为什么?为什么要坚持什么派别的理论?我庞统没有办法,没有学校,只是随意适应。庞统的话显然意味着鄙视孙权。

但孙权还是忍着。

当孙权看到庞统的梦想看重自己时,他用自己的杀手锏把偶像周瑜抬了出来。他问庞统,你比周瑜和周公瑾更了解什么?

庞统笑着说:“某所学与公瑾大不相同。”庞统的语言并没有直接说自己比周瑜高,而是笑着回答。在一向崇敬周瑜的孙权看来,庞统的笑容无异于嘲讽,无异于说周瑜是什么,怎么和我比。

所以孙权很不高兴,告诉庞统,你先下去,以后有机会我再用你。

于是庞统知道自己没戏了,叹了口气出去了。

应该说庞统的傲慢让他失去了施展才华的好机会。

然而,庞统在东吴出仕的机会并没有被切断。孙权还有说话的余地。“当他有用的时候,他会邀请他。”如果将来需要,孙权还是会来找庞统。

然而,由于鲁肃的话语,庞统在东吴的仕宦之路完全被封锁。

鲁肃到底说了什么,让庞统受到如此不公平的待遇?

鲁肃知道孙权不准备用庞统,就进去问原因,孙权告诉他:“狂士也,用什么好处!孙权不满意的是庞统的疯狂。事实上,狂士可能并不无才,也许人们有资格骄傲呢?例如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有些人认为诸葛亮很疯狂。但也有人认为诸葛亮根本不应该和管仲乐毅相比,这样才华横溢,应该和兴周八百年的姜子牙、旺汉四百年的张子房相比。疯与不疯,因人而异。

如果鲁肃这样解释,孙权可能不会生气。然而,鲁肃说了一些让孙权生气的话,并发誓永远不会使用庞统。

鲁肃是怎么说的?

鲁肃说:“赤壁战役的时候,这个人曾经献出了一系列的策略,成为了第一功。主人想必知道。

鲁肃高度评价庞统,认为赤壁之战胜利的第一功就是庞统。没有庞统的连环计,就不可能赢。

但是孙权听到这句话很刺耳,尤其是对“第一功”,极度反感。孙权说:“这个时候,曹操想钉船,但他可能不会从中做出任何贡献。我发誓不要用它。”孙权认为曹操想钉船和庞统有什么关系?

事实上,孙权的话自然是错的。庞统连环计的聪明之处在于,敌人曹操认为连环计对自己有利。事实上,从长远来看,这确实是一个重大陷阱。正如老子所倡导的“无为之治”的最高境界一样,显然国王实施了一些改革,但人们认为这是他们想要的。他们根本不认为政府强迫自己。

三国凤雏庞统主动投奔吴国 为什么孙权坚决不用?

但鲁肃的话实际上是有偏见的。

赤壁之战的成功(不谈历史,只谈浪漫)有三个功劳。作为孙刘联盟的教练,周瑜施展了艰苦的计划,然后用火击败了曹操。当然,这应该是第一项工作。诸葛亮借东风,使火攻策略顺利实施,可谓第二项工作。庞统的连环计使火攻策略更加致命,可谓第三项工作。

我们可以反过来推理。没有连环计划,孙刘联盟很难获胜;没有东风,孙刘联军就赢不了;然而,没有周瑜和江东的主战,孙刘联军注定要灭亡。

因此,周瑜是赤壁之战的第一功臣,这种观点是毋庸置疑的。

那鲁肃为什么要歪曲事实,故意夸大庞统的功劳呢?

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设想。

一方面,鲁肃很善良。好人鲁肃继续扮演好人的角色。为了让孙权留住庞统,夸大庞统的功劳,没想到孙权听了大怒,结果适得其反。

一方面,鲁肃用心险恶。老好人鲁肃也有奸诈的面孔。如果他故意夸大庞统,甚至超越周瑜,必然会激起孙权的强烈不满,然后他就可以排斥庞统,主宰江东政坛。

两种观点,完全相反。但只有一个真相。

我不相信第一个。作为一个年轻人,当他第一次见到孙权时,他敢于制作江东版的“隆中对”,并提出孙权可以立足江东,吞并荆州,进入四川,占领蜀地,分享世界,然后分享世界的宏伟理念。鲁肃不可能是一个目光短浅的人。鲁肃不知道孙权的气质吗?鲁肃不知道掩盖周瑜的功劳会带来什么严重后果?

我不相信鲁肃不知道。

但是我不想相信第二种。毕竟第二种鲁肃太阴险了。

然而,许多我们不相信的事情,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历史上,都经常发生和发生。


三国凤雏庞统主动投奔吴国 为什么孙权坚决不用?三国凤雏庞统主动投奔吴国 为什么孙权坚决不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