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历代皇室的女强人,很多人都知道武则天和慈禧太后。事实上,宋英宗还有一位高皇后,她的治理能力比这两个人强。她是高琼著名的孙女。她的母亲是仁宗曹皇后的同胞姐姐。
高皇后从小就和曹皇后在宫里。当时,英宗赵曙仍然是王子,与高皇后同龄。仁宗看到他们就像天生的一对。他非常喜欢他们,所以他告诉曹皇后,他们将来必须结婚。长大后,他们在濮阳宫举行了婚礼。后来,他们生下了神宗赵杰、岐王赵杰、嘉王赵君和寿康公主。英宗登基后,于治平第二年(公元1065)将高氏封为皇后。
高皇后极其英明贤德,治政严明,自律性强。高士林,她的同胞弟弟,长期担任内殿崇班,英宗打算给予提升,但高皇后却尽力阻止。神宗即位后,尊称高皇后为皇太后。神宗多次要为高氏家族建造巨大的府第,高太后再次被阻止。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神宗把望春门外的空地给了高的建筑大厦。结果,所有的建筑和工作费用都由高太后的宝慈宫支出,没有从国家税收中挪用一文钱。
元丰八年,神宗病重,宰相王贵等人进宫探病,建议立延安县王赵旭为王子,由高太后垂幕听政,得到神宗批准。次年,哲宗赵煦即位,尊称高太后为太后。高太后大刀阔斧地实施了改革:解散和扩建首都的工作,减少禁卫军,停止建造宫殿和亭子,减少宦官和宫女;同时,禁止内外横征暴敛,放宽民间保甲制度,使人民安居乐业;他还使用了老大臣文彦博。
高太后的从父高遵裕因元丰四年西夏失利而降职,有朝臣建议恢复高遵裕的官职。太后说:“遵裕灵武一战失利,百万军民遭受损失,先帝神宗得到战报后,震惊得立即起床,在房间里踱步,彻夜不眠,还引发了一场大病。这是遵裕的罪过,不被处死,是幸运的。现在先帝的尸骨还不冷,我怎么能为了亲情而违背民意呢?老臣司马光、吕公在奉高太后召回京城后,他们都被任命为宰相。一时间,知名人士聚集在朝廷,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在神宗熙宁年间(公元)1068─1077年实施的一些新政策:如《青苗法》、“募役法”、“市易法”等不合适的,陆续废除,使世界稳定。辽国国主惊呼:“南朝已经完全恢复了仁宗时代的政策。警告臣下千万不要在边界上挑起事故。
高皇后一向谦逊,遵循礼法。当举人进行殿试时,负责此事的官员建议依仁宗天圣时期的旧例,太后和年轻的皇帝一起坐在金殿上,高太后拒绝了。主管官还建议在太后的文德宫收藏宝藏。太后说:“母亲太出头了,这对国家不好,更不用说皇帝已经登基了,母亲怎么能干预太多呢?”在崇政殿上注册宝就够了。上元灯节举行晚宴,太后的母亲应邀出席,但高太后阻止了她说:“如果妻子上楼,皇帝必须行礼,这不是很方便。这将违反我的礼仪制度,我感到不安。只是下令给妈妈一些灯烛,每年都是这样处理的。高太后的侄子高公画,高公纪应该升级为观察使,高太后也尽力阻止。皇帝一再提出,也只升一级。直到高太后去世,没有人敢再晋升了。当时官员太多,人浮于事。高太后决定减少,命令四分之一的人因为家庭背景高贵而被授予官职,并在宫廷内树立榜样。
由于高太后的英明贤德,在她九年的政治观察中,朝廷政务清明,国家形势稳定。宋用臣和其他官员被解雇后,他们要求神宗的护士进宫说情。高太后对护士说:“你想像过去一样‘走后门’干扰国家事务吗?如果是这样,我会杀了你的头!”从那时起,“走后门”的现象消失了。高太后从未使用过文思院多年来发送的一件物品,无论高低。
高太后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遵守礼法,忠于国家,不谋私利,辅政三朝。一切都是为了国泰民安,反对“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坏习惯。当人们认为她比武则天聪明时,他们称她为“女中尧舜”。(见《宋史后妃传》)
宋英宗皇后高滔滔:为什么被《宋史》评为女中尧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