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世人所知,大多来自他的一首小诗《七步诗》,煮豆燃豆荚,豆在釜中哭泣。本来是同根生的,相煎为什么太急?大多数人同情曹植,有才华,不仅有才华,而且在写作之间表现出无助和悲伤。但其兄弟曹丕往往被认定为奸邪兄弟,迫害弟弟。当然,曹丕心狠手辣。两兄弟争夺王子的位置已经十多年了。哪里有兄弟情谊,他们都迫不及待地想吞下对方。曹操会选择曹丕,放弃最喜欢的儿子曹植,这是曹植自己的可恨之处。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曹植才华横溢,经常在曹操举行宴会时打拳脚,积压群儒,确实很有才华。此时此刻,其兄曹丕只能在一边干瞪眼睛。然而,曹植虽然是个大才子,但一个杰出的诗人,并不一定是个伟大的君王。曹丕严谨,言行谨慎,经常掩饰自己的本性,取悦曹操周围的宫人和近臣。而曹植则纵酒放歌,整天沉醉,对曹操周围的宫人近臣不屑一顾。起初,曹操非常喜欢这个性格,就像他年轻时的儿子一样,但渐渐地,曹操发现曹植缺乏一国君主应有的气度。曹操周围的近臣都说曹丕有多好,但他们从不称赞曹植。
后来,有一件事触动了曹操。为了评估两个儿子,曹操经常问一些关于治国安邦的问题,让他们回答。有时候需要面对面回答,有时候可以带回家思考。曹丕和曹植都养了很多谋士,曹丕的枪手叫吴质,曹植的枪手叫杨修。杨修才华横溢,曹操欣赏他的观点。为了打败曹植,曹丕故意泄露秘密,告诉曹植他与吴质的秘密交流。曹植得知这个消息后非常高兴,没有仔细审查,所以他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曹操。曹操派人调查,发现毫无疑问。因此,曹操认为曹植故意诬告曹丕。后来曹丕绕了很多圈子,让曹操周围的臣子假装偶尔闲聊。泄露给曹操曹植的答案是杨修写的。曹操一查,就抓住了一个。
有时政治需要玩权力,不懂权力,只能迅速灭亡。事实上,即使曹丕后来被立为魏国王子,曹操对爱子曹植也有很高的期望。然而,司马门事件后来发生,曹操对曹植完全失望。司马门是只有天子才能行走的宫门。曹植在参加曹张胜利庆祝宴会时中途离开。看到曹张也和曹派在一起,他没有继承王位的希望。他很无聊,喝醉了,所以他和他的朋友杨秀一起打开了司马门,在只有天子才能旅行的路上驰骋。曹操对司马门事件非常生气。即使是曹操也知道有些事情可以做,有些事情不能做。例如,如果他不是天子,他就不能走得很快。否则,他怎么能向全世界的臣民解释呢。于是,曹操杀了看守宫门的官员,下令软禁曹植,处死杨修。从那以后,他对几个儿子的照顾越来越严格。
有机会的时候,不知道如何谨慎把握机会,整天喝酒,靠天赋,鄙视众臣,最后排斥众人是合理的。但当夺位失败时,却不知道自我约束,擅闯司马门,违反礼制,闯祸。曹操死后,曹丕即位,曹植被幽禁多年。然而,曹植却不甘寂寞,多次想兄弟曹丕说,希望能参与朝政,有机会报效国家。然而,曹丕怎么能放心这位十多年来最大的政敌呢?因此,曹植积极参政的态度加速了曹丕对曹植的厌恶。曹丕虽然讨厌曹植,但从未杀害过这个讨厌的才子弟弟。
曹植,曹魏史上的第一才子,有什么可恨可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