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战国时期北击匈奴第一将:战略影响2000年


战国末期赵国名将李牧,战功显赫,生平一败。李牧的军事生涯可分为两个阶段,长平战前,李牧一直是赵国北方边境的守护神。长平战争结束后,赵的军事实力大幅下降,南方强秦的威胁越来越突出,而北方匈奴的威胁基本上被李牧消除了。李牧被召回邯郸政治中心,取代了离开的廉颇,开始指挥赵军对秦的主要入侵。

在平定匈奴袭击的战斗中,李牧出色的战术修养和名将风采都能看得很清楚。如何赢得以匈奴为代表的古代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文明的战争,一直是历代汉军的超级难题。但早在2200多年前,名将李牧就给出了几乎完美的答卷。战略方面,以守为攻,瓦解匈奴的战略意图,简单来说就是不野战,保持危险。将游牧骑兵的机动性和骑射优势转化为无形,暴露匈奴骑兵的不利劣势,使匈奴意图掠夺的战略目标始终无法实现。同时,加强训练,鼓励士兵报国杀敌。匈奴懈怠时,突然给予致命一击,重创匈奴主力,给予沉重教训,继续守护边境。

这是以防守为主,以攻辅为主的总体战略思想。在最大限度地打击匈奴的同时,这种策略也减少了自己的消耗(在古代战争中,防守总是比进攻少得多)。应该说,这一战略是当时对付游牧民族骑兵的最佳战略,明朝守护神袁崇焕在2000年后再现了这一经典战略思想。在他面前,八旗铁骑毫无作为。即使在明朝灭亡的那一天,八旗强队也未能踏入山海关,被称为冷兵器时代最后的精英。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

战国时期北击匈奴第一将:战略影响2000年

公元前244年春天,准备多次的李牧决定一劳永逸地给匈奴致命一击。引诱匈奴单于王氏带领10万军队战斗,赵军与强弓弩前缓慢,挫败匈奴骑兵冲锋精神,1.3万精锐骑兵两翼飞行,钳包围疲惫的匈奴军队,赢得了全部胜利,匈奴军队几乎被摧毁,匈奴单于只带了少量的亲戚仓促逃跑。这场以步兵为主的经典军队包围和歼灭骑兵军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创造步骑结合对抗骑兵的新战术。模仿历代中原王朝。

1600多年后,大明军再现了这一步骑结合的经典战术,击败了世界各地的蒙古铁骑。李牧打败匈奴后,他利用胜利清理了赵北部的匈奴国家,摧毁了他的衣衫褴褛、东胡和林胡,迫使他逃往遥远的北方,彻底消除了北方的忧虑。在这场辉煌的胜利之战之后,他被赵军的威望吓坏了。十多年后,匈奴士兵不敢入侵赵的边境。


战国时期北击匈奴第一将:战略影响2000年战国时期北击匈奴第一将:战略影响200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