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第一个下西洋人是唐代杨良瑶的消息被媒体吵了起来。据说他在贞元元年(公元785年)被命令使用黑色衣服和食物,成为中国第一个航海到达地中海沿岸的外交使节。比郑和下西洋(公元1405年)早620年,这一消息引起了人们谈论中国航海史的兴趣。中国的航海史大致可以分为几个历史阶段。第一,唐朝中期以前是形成时期;第二,唐中晚期是转型时期;第三,宋元时期是繁荣时期。第四,明朝是衰落期。也就是说,郑和下西洋是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前驱,也是中国大航海时代的尾曲。
秦朝时,中国祖先已经探索了海路,不仅到达东南亚国家,而且到达印度。汉书两汉据《地理志》记载,西汉初年,汉武帝平南越后,派使者沿着百越民间航线前往南海和印度洋,穿过东南亚,穿越孟加拉湾,到达印度半岛东南部,到达锡兰(今斯里兰卡)后返回。三国时期,东吴占领江东,大力发展造船业,训练水手,以水军建国。据学者研究,当时,孙吴造船业发明了原有的水密隔舱。由于航海技术的提高,三国孙吴多次派使者出海远航,成为开拓性壮举。黄武5年(226年)大秦商人从海路经交趾到吴国首都建业(今南京)。魏晋南北朝时期,通过广州到中国经商的国家和地区数量大幅增加,其中15个。法显大师从陆路到天竺后,由东天竺著名的港口多摩梨皇帝(今加尔各答西南德姆卢克)乘坐商船到狮子国(今斯里兰卡),然后乘坐商船东归,途经耶婆提(今苏门答腊岛或爪哇岛),换乘北航。登陆山东半岛南部崂山附近,转陆,于义熙九年(413年)抵达建康(今南京)。
隋唐五代时期,海上交通开始蓬勃发展,赤土、丹丹(今马来西亚吉兰丹)是与中国交易的国家、盘盘、真腊、婆利、刷、大食、波斯、天竺、狮子国、丹丹、盘盘、三佛齐、末罗国、三兰国等。其中,贞元元年(785)4月,杨良瑶被命令使用黑衣大食(西亚地区),“剪头发祭波,指日誓众,使阳侯敛浪,屏风调风,挂帆凌汗空,乘苗之气,夜晚神灯表路,白天仙兽前。星霜再周,经过万国,播皇风异俗,声教无边”成为中国第一个航海到达地中海沿岸的外交使节。宋代:据文献记载,宋元符年间(1098-1100年),中国海船已经用罗针导航。当时负责船舶航行方向的船师都有秘密的海道针经,详细列出了从广州或泉州往返西洋的针路。与中国贸易的国家有占城、真腊、三佛齐、吉兰丹、渤泥、巴林冯、兰无里、底切、三屿、大食、大秦、波斯、白达、麻嘉、伊禄、老林、细兰、登流眉、中理、蒲丽鲁、遏根陀、斯伽里野、木兰皮等58个国家。并出现了《岭外代答》、《诸蕃志》记载了与中国通商国家的专注情况。元代先后进行了四次海禁(从1285年到1322年)。1322年后不再禁海。由泉州港出海的中国大航海家汪大渊,远至埃及,有《岛夷志略》一书,记录了所到百国。
明代,明太祖“罢太仓黄渡市造船司”发布“禁外藩交通令”,禁止下海通番,只允许官方航海。郑和七下西洋是中国古代最大的船只(240多艘)、与欧洲许多国家相比,海员最多、时间最长的海上航行时间早了几十年,堪称当时世界上实力雄厚的海上机动编队。著名的国际学者李约瑟博士曾说过:“明朝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好,甚至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所有欧洲国家都无法与明朝海军相媲美。据说郑和的船队已经到达了非洲、北美、大西洋海岸、南澳大利亚等地,也就是说,郑和在哥伦布之前发现了美洲大陆和大洋洲。但本质上,郑和七下西洋期间,“片板不得入海”的海禁依然严厉,中国航海史之歌唱出最高音,结束了。
清廷入关后,为了禁止和切断东南沿海抗清势力与守卫台湾郑成功郑经的联系,清廷为巩固新朝殖民统治,五次颁布禁海令,三次颁布“迁海令”,禁止人民出海贸易。众所周知,当时西洋科技蓬勃发展,逐渐超越了以土耳其(奥斯曼帝国)为首的伊斯兰世界和以清国为首的东方世界。清廷的闭关锁国政策完全阻碍了清朝与西方世界的接触,使清朝失去了与世界同步发展的最佳时期。玩船的祖先已经失去了他们以前的海上大国的地位。龙的后代变得害怕水,为未来一百年的弱点奠定了基础。
郑和,世界大航海史上的前驱:中国航海终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