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张鲁和五斗米道:张鲁通过宗教成为诸侯


当今中国民间主要有道、佛、基督、天主、伊斯兰五大宗教,只有道教是本土宗教。道教起源于东汉末年张道陵在巴蜀创建的天师道(又称五斗米道)。汉中属益州,也是五斗米道的初创之地。据南北朝裴松之注释,《三国志·魏略》记载,汉灵帝中平第一年(184)7月,张修在巴郡起义,响应张角黄巾起义,攻占县,北入汉中,在汉中传播五斗米教。

张鲁(?~216),字公祺,祖父张道陵,字辅汉,客居蜀郡,学道虎鸣山,造道20多本,自称天师。陵死,子衡,孙鲁继。

汉献帝初平二年(191),益州牧皇族刘燕阴谋割据,扩大领土,利用天师道势力授予张秀为其他司马、张鲁为督义司马,北入汉中。张修攻杀东汉汉中太守苏固,两张随后割据汉中,杀害汉朝使臣,断绝褒斜栈道,表示与汉朝廷分手,将汉中郡改为汉宁郡,保境安民。建安五年(200),张鲁杀张修夺其部众。但“汉中民信行(张)修业(五斗米道)”,为巩固其统治,张鲁继续修业,并“增装”。可见,汉中首传五斗米的教者应该是张修。

张鲁和五斗米道:张鲁通过宗教成为诸侯

建安六年(201),东汉朝廷同意张鲁改汉中郡为汉宁郡,拜鲁为镇夷中郎将,领汉宁太守。鲁司马李休,有智略,家南郑,见张鲁精兵数万,有四塞之固,劝张鲁举号,称汉宁王。但鲁功曹阎坛以“不为祸先”为由劝阻称王。奉汉为正朔,张鲁听阎坛计。建安七年(202)张鲁乘胜攻占刘燕控制的巴郡,遂雄根据巴郡(川北)、汉中郡。

张璐袭杀张修后,继续传播五斗米道,以五斗米道治国,建立了以师君、祭酒、祭酒、鬼卒为管理层次的政教合一政权制度。五斗米规定,所有入道者必须支付五斗米;祭酒(基层官员)在路边的义舍里放置义米义肉,供流民量腹食用;春夏禁止狩猎,以保护动物繁殖;禁止酿酒以节约食物;犯罪者原谅三次,再犯罪的,处罚;犯小错误的,处以100步罚款,免除犯罪。道徒每天都要反思自己在静室里的错误,而有病人则用纸写自己的错误三份,分别放在山、水、土中,祈祷天、地、水中的神灵(所谓“三官手书”)免于疾病灾难。汉中张鲁有阳平治(今勉县老城西),当时是五斗米道祖庭。张鲁汉中政权26年,“夷民便乐之”。当时,汉中是战争年代最平静的地方,关中人民迁徙了数万人。

建安二十年(215)秋七月,曹操从陇道进兵汉中,征张鲁。张鲁弟、大将杨昂、杨任拒绝阳平关(今勉县水磨湾)。曹军仰攻阳平山诸屯,山难登,死伤颇多,操颇郁闷,传令退军。那天晚上,操军后队迷路,误入张卫军营。张卫军士不知虚实,自相惊扰,操军反身追杀,张卫等溃败。张鲁听说阳平关失陷,便欲降操,阎坛认为被迫投降,必被低估,可先奔南山,入巴拒绝。张鲁从其计。其部属想烧毁汉中的库存物资,张鲁说:“宝库,国家所有。所有的封存都从米仓道退到了巴中。曹操进南郑,见府库无损,知张鲁有归顺之意,便派人劝慰。下属李休、阎坛也极力劝降。十一月,张鲁自巴中出,全家降操。十二月,曹操留夏侯元守汉中,包胁汉中8万余口回叶都。张鲁及其家人、部众随曹操到叶城,曹操拜张鲁为镇南将军,封阆中侯。五个儿子、李休、阎坛并列侯。张鲁及其信众随后将五斗米道传到关中、河南、河北等地。

第二年,张璐在叶城去世。后来,他的后代和道徒将五斗米道传到江西龙虎山和全国各地。经过魏晋南北朝一批五斗米道徒的努力和改进,他们将五斗米道转化为中国道教。

今汉中仍有张鲁遗迹,如勉县阳平关、武侯祠天师堂、灌子山张鲁女墓等。

从上面可以看出,张道陵虽然在湖明山创立了五斗米道理论,但张鲁在汉中的实践是真正弘扬五斗米道,建立政权,实施“政治教育一体化”的管理结构;将五斗米道推向全国,然后发展成为中国道教者,是张鲁在汉中降曹的结果。因此,我们可以说,汉中具有中国道教发源地的地位。


张鲁和五斗米道:张鲁通过宗教成为诸侯张鲁和五斗米道:张鲁通过宗教成为诸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