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盗头领·No.1
方国珍
劫劫官粮归顺明朝为英雄
年代:元末
绰号:“ 海精 ”
势力范围:浙江、江苏
经营手段:抢劫官粮
方国珍来自浙东台州。史书说他“身长七尺,长相魁梧,面黑体白,坚毅勇敢,争奔马”。有歌谣说“洋屿青,出海精”,为方国珍起义做好了舆论准备,于是他绰号“海精”。
公元1348年,方国珍在海上起兵,转战浙苏,占领浙东三县20年。势力横行海上,抢粮运,在推翻元朝的武装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方国珍后来回到朱元璋身边,反过来又反过来。他死后,朱元璋亲自设祭。
海盗头领·No.2
王直
有功不奖反被杀
年代:明朝
绰号:“净海王”、“徽王”
势力范围:舟山群岛,日本海域
从《加勒比海盗1》到《加勒比海盗3》,海盗的风在视听界越来越强烈,现实生活中偶尔会有一两起海盗事件出现在媒体新闻中,海盗离我们很近。
商业手段:走私,擅长“黑吃黑”
王直是徽州涉县人,年轻时有侠义精神和智谋。
王志长期从事海外走私贸易。他不仅是海上商业集团的领导者,也是海盗的领导者。当时,江苏、浙江、海上海盗集团分党,王志依靠强大的实力,摧毁了许多海盗,数千英里的新疆归王志控制。
王直净海有功,多次要求朝廷开放海上贸易,被拒绝,但被政府水手围攻。王直突破逃往日本,重组了旗鼓。不久,王直率庞大的武装船队进入东南沿海,攻击城市和土地,江苏和浙江动摇,官方军队不可战胜。
明朝廷武力征压失败后,改变了手法,逮捕了王志的家人作为人质,并设计诱捕王志。王志后来被朝廷杀害。当时有人说王志“威信雄海,无他罪,杀之无理”。
海盗头领·No.3
郑芝龙
商盗官号命令10万人
年代:明末
绰号:“ 海上大王 ”
势力范围:福建沿海、台湾岛、日本海
郑志龙从事广泛的海商活动,从海上到陆地,从国内到国外,与日本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和荷兰人有过接触。当海盗时,它有1000艘船和10万人,在明朝控制了1万艘船,可以收集3000艘大型船,可以被称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船王。
在海外商业竞争中,他善于做生意,获得了巨大的利益,成为了一个富有的敌人海上商人。明末,郑志龙率领武装船队横渡大海,冲击关闭锁定国家的明朝,多次击败官兵,击退荷兰殖民者,消灭其他海盗集团,统一海洋,震惊东南海。后来,他成为了新疆将军,垄断了海外贸易。
海盗头领·No.4
张保仔
香港开垦土地,不抢劫农民
年代:清朝
绰号:“第二郑成功”
势力范围:香港岛、珠江三角洲、南海、东南亚、新加坡
经营手段:抢劫东印度公司及葡萄牙、西部、荷兰、英国等国家的专用船舶、粮船和洋船
张宝仔可以说是中国版的海盗王。在新上映的电影《加勒比海盗3-世界末日》中,周润发饰演的中国海盗啸风的原型是他。
张宝仔原名张宝,广东省江门市人,以捕鱼为生。由于抵制清朝水手的勒索,船被摧毁,全家失散。张宝仔由渔民抚养,年轻时练习武术。15岁时,他出海捕鱼,被海盗带走。海盗看到张宝仔聪明机警,就把他留在身边。张宝仔被迫“落水”,成为“海盗”。
海盗头死后,权力逐渐落入张保仔手中。他以香港为基地,开荒生产,宣传自己是“第二郑成功”。他经常与海外华人交流,使当时荒凉的香港岛繁荣起来,居民超过20万。
清朝嘉庆中叶,张宝仔拥有800艘大船、1000多艘小船和数万名学徒。他活跃在珠江出海口香港的大屿山,后来主宰了珠江三角洲。团队发展迅速,最繁荣的时候,聚集了10万人。
张保仔不喜欢抢劫村民。他的船队来到香港和澳门,抢劫了欧洲商船和他的军火。在南海与葡萄牙船队发生冲突时,他们歼灭了葡萄牙队,发现葡萄牙船上所有的财产都是通过袭击和掠夺中国客船获得的。张保仔非常生气。因此,他们经常聚集大队在海上攻击葡萄牙、西部、荷兰、英国等侵犯中国领海的船只,这让殖民者对张保仔感到震惊。
清嘉庆14年9月17日(1809年),张宝仔俘虏了东印度公司的商船,囚船主要求赎回,并获得了1万元和两盒鸦片烟草和火药。他被清政府和英国和葡帝国主义者共同围攻。
后来,张保仔投降清廷,晋升晋爵。
海盗不仅是西方的专利:方国珍海盗从江苏和浙江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