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嬉皇帝明武宗朱厚照的一生几乎都与“豹房”联系在一起。如果列出历代“昏君”的名单,朱厚照将被列入其中。也许排名会很高。他的“豹房”真的很荒谬。然而,如果你仔细阅读《明史》,你可能会发现明武宗的一生实际上有着明显的双面性格。
明武宗朱厚照其人,谈不上残暴昏庸,关键在于荒嬉胡闹,其肆意行事的程度,说起来简直令人瞠目结舌,讽刺。
朱厚照即位的第二年秋天(公元1507年),紫禁城外修建了一座宫殿阁楼。水榭假山不亚于宫殿,密布暗道机关的“豹屋”,收集来自世界各地的美女,充当“豹屋”妓女,供自己放松。他在首都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豹房”度过的,最后他也死在了“豹房”。@ 它被称为“豹房”皇帝,实际上是一个名字;他还喜欢在全国各地巡游。在其中一次游戏中,他还整理了一个“龙游戏凤凰”的故事,为后来的小说家和剧作家提供了良好的写作和编剧材料;他不是一名政治家。自正德第一年(1506年)以来,司里太监刘瑾一步一步地在他手中成长起来。后来,他几乎赢得了他的王位;他还喜欢向祖先朱元璋和朱迪学习,炫耀武功,封自己为“威武大将军总兵官朱寿”;更有意思的是,正德14年(1520年),宁王朱在江西造反。这位威武将军亲自带领军队从首都出发平叛。他还没走到半路。他被秘密调查报告,他的自己被副首都御史王守仁平息。于是,武宗派心腹太监前去与王守仁商量,让王副都御史先放了宁王,再由威武将军亲自去抓,@ 王守仁先是瞒功不报,直到武宗在南京上演了一部亲擒宁王、展示其赫赫武功的英雄大戏,才宣布平叛大功告成。
就是这样一个主儿,怎么看也是一个瞎胡闹的昏君,但历史恰恰给了明武宗朱厚照不同的一面。
朱厚照虽然不理政事,但从来没有用人权委托过别人。因此,皇帝虽然荒嬉,但政府由主事大臣照顾,使政府不被抛弃;朱厚照在正德五年(公元1511年)也果断杀害了做大谋反的亲信太监刘瑾;最值得一读的是,当正德十二年(公元1518年)瓦拉小王子在阳和、应州犯境时,威武将军亲自率领六军与小王子战斗了五天。然后他打败了蒙古人,赢得了应州大捷,这让蒙古人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不敢犯境;更有意思的是,大捷后的朱厚照亲自给自己颁诏奖励,说:“总督军事威武大将军总兵官朱寿亲自统六师,清理边境,特加封镇国公,年支禄米5000石。官部如智奉行。官员如智奉行。";也许是在江湖上游泳的时候,朱厚照还是很忠诚的,临死前还试图保护自己喜欢的太监和宠妃。
正德15年(1521年)9月秋天,朱厚照带着宫妃和太监在白洋淀钓鱼玩耍。出乎意料的是,他遇到了强风,船被淹没了。虽然武宗获救,但他从此生病了。正德十六年武宗病危时,诏司礼监说:“我病不可为了,它以我意达皇太后,天下事重,与阁臣审处之,前事由我误,非汝曹所能。“以上让司礼监太监记录的遗诏大意是:我做不到,把我的意思传达给皇太后,国政大事要和内阁大臣商量处理。以前荒嬉误国的事都是按照我的想法做的,不关你们这些人的事。把所有的误国坏事都放在自己身上,这就是31岁的明武宗,在面对死亡时,充满了江湖义气的人生的另一面。
然而,历史也极具讽刺意味地告诉我们,荒野的朱厚照也“修正”了他崇拜的祖先朱元璋制定的祖先制度。
据明人王绮的笔记《寓坛杂记》记载:“吴中自称繁华,以张为基础。虽然他没有被屠杀,但人们已经迁徙到三都,一个接一个地守卫着远方的人..城市很小,生计很薄,过者增添了感情。正统,天顺间,余尝入城,咸谓稍复其旧,但尤其是未盛也。在成化之间,余恒三四年一入,就看到了它截然不同的境界,以至于今天,它变得越来越繁荣..人性益巧,物产益多,至于人才辈出,尤其是冠绝。“在这里,笔记清楚地描述了明初至正德时期江南城市的演变轨迹:吴忠原本是一个繁华的地方。朱元璋建国后,采取了歧视政策。虽然人们没有被屠杀,但是,要么迁徙富户充实都城,要么发送黔首远驻边关,使得“邑里萧然,生计鲜薄”。直到明英宗朱祁镇的正统和天顺朝,才略有恢复。在明武宗朱厚的治理下,在正德时期,随着经济的复兴,江南“越来越繁荣”,“人才辈出,尤其是冠军”。
为什么江南不在朱厚照崇拜的明太祖朱元璋或明成祖朱棣手中繁荣?而正是在荒嬉的“豹房”皇帝朱厚的照顾下,江南的经济文化才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种矛盾现象是如何产生的?明武宗采取了什么特别合适的措施吗?当然不是。我认为根本原因是明中叶以后,统治者的实际控制被削弱,使江南摆脱了明初歧视政策的压制,逐渐获得了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长期压抑的经济文化活力终于被激活,使江南繁荣昌盛。对于一个试图代代相传的专制王朝来说,统治者控制力的削弱可能是一个坏兆头,但它是激活人民智慧和刺激社会进步的好兆头。这也算是“昏君”对“雄主”政策的“修正”吧!
朱厚照对“雄主”朱元璋的“修正”还有一个经典的例子。朱元璋重视教育,国子监学生的饮食由朝廷免费提供。但是食物很差,学生受不了,一个叫赵麟的学生在国子监里贴了一张壁报抗议。按照校规,这是“毁辱师长罪”,先打一百大板,再发配充军。然而,朱元璋知道后,认为“毁辱师长”的风不能长。他不仅砍了赵麟的头,还在国家监管部门立了一根长竿,把血淋淋的头挂在杆子上,以身作则。说起来可怕可笑,直到“豹房”皇帝南巡到南京国子监,看到校园里竖着一根长杆,才觉得很奇怪,问为什么?老师的回答是太祖皇帝挂学生头用的。听了这话,武宗非常不同意,并说了一句非常简单的“名言”:学校是刑场吗?撤掉了罢!这根可怕的血竿在南京国子监管部门竖立了126年,从朱元璋竖竿到朱厚照撤竿。
明武宗朱厚照只活了31年,在位16年,也是充分展现其双面人性的16年。《明史.本纪十六.武宗》这样评价朱厚照:“明朝以来,国势浸弱。毅皇(武宗)手除逆瑾(刘瑾),鞠躬御边寇,奋然以武功自雄。然耽乐嬉游,近群小,到自置官号,冠履之分荡然而然。幸运的是,用人之柄鞠躬自持,而秉钧诸臣补朱匡救,是以朝纲紊乱而不是危之。假使承孝宗遗泽,制节谨度,有中立之操,国泰而名,怎么会是后人之子呢?”
上述评论,不仅要看清人张廷玉对明武宗朱厚照的准确评价,还要看后人对前人过时行为的客观评价。
明武宗豹房皇帝的双面性格:朱厚照真的是昏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