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忠(1393-1468),原名哈喇,蒙古族,扒里扒沙(令古浪县大靖镇)人。曾祖父哈喇歹,行军出身,于明洪武五年(1372),率众归属明廷,官至千户,战死。祖父拜都,从征哈密,也战死。父宝,勇敢善战,担任总旗。永乐中,从捕沙州(今敦煌)叛军入伍,授予永昌卫(今甘肃永昌县)百户。
毛忠袭击父职时,年仅20岁,臂力过人,擅长骑射。永乐14年(1416年),太宗北征,毛忠在年宝指挥下从宁夏到贺兰山;后来北征到牛壁山,都是有功的。宣德五年(1430)征服叛军曲先(居住在青海海西蒙古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州西北部的蒙古族部落),晋升永昌副千户。宣德八年(1433),征也不刺山(今内蒙古阿拉善右旗雅布赖地区),俘获伪少师哲卜尊巴勒固、伪知院奇彻岱等。宣德九年(1434)出征脱欢山(今永昌县北边外),俘获敌首领旺扎勒特穆尔等。升永昌卫指挥官。宜德十年(1435),征黑山(今民勤县西南),俘获敌首领都尔伯台等,升指挥同知。
正统三年(1438),随都督蒋贵征只伯,毛忠率领七骑冲锋陷阵,打破前锋,大胜,升都指挥官。正统十年(1445),以守边疆为功劳,升为同知,并赐姓“毛”。正统十一年(1446),随总兵官任礼,沙州卫(今敦煌)都督喃哥部落被捕,井将他们迁至长城内,因此,升都指挥使。正统十三年(1448),什么秘密使臣朝贡归里,路过罕东地区(今玉门、安西间)被掠夺,命毛忠于罕东追抚。毛忠到达罕东后,没有动用武力,只召集首领,解释忠诚,小以大理,使其全部归还俘虏的东西,使臣安全返回哈密。今年,沙州都督喃喃的弟弟伪祁王锁南奔,暗通瓦刺(住在宁夏至内蒙古西部的蒙古部落)。毛忠设计生擒,俘获了1200多人。由于征罕东的功劳,他被提升为右军都督府,并被命名为“忠”。不久,军援参将刘震在半墩,斩获其众,升任右军,协守甘肃。
景泰初年(1450),礼部侍郎李石出使漠北(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北)。回来后,毛忠多次派人私通瓦刺,于是他命令逮捕北京。毛忠到京后,兵部尚书于谦根据自己的罪名判处死刑,代宗皇帝不同意。于谦还建议:“既然不杀人,就降职发配福建立功。代宗同意后,派他到福建,官衔和待遇保持不变,并命令甘肃守臣将毛忠家属送往京师。他被这样飞来横祸,到底是怎么回事?原来毛忠在征服犯境的蒙古部落时,曾俘获番僧加失真领,献给朝廷,英宗不杀,赦他回去。这个人后来逃到瓦刺那里,为了也先用。他恨毛忠,想趁机诬陷,于是引起了毛忠和也先私通的舆论。朝廷不了解这些情况,此时英宗北狩塞外,非常清楚这件事。毛忠到福建后,屡见不鲜(割下敌人的左耳计数献功)。
天顺元年(1457),英宗复皇帝立即召回毛忠,并在文华殿举行。他当面安慰玉带和明甲风翅盔。升都督同知,任左副总兵,命他和西宁侯宋生出征甘凉。第二天又给了白金织蟒和绣春刀。几天后,又召唤文华殿面诏降智奖励,赐银钞。天顺二年(1458),敌人大举进入甘肃。八月,鞑靼首领、波来侵扰镇番(今民勤县),巡抚芮钊向朝廷汇报诸将失职罪。兵部认为毛忠可以赎罪,置之不问。天顺三年(1459),毛忠在镇番(今民勤县)破敌,三战三捷,论功升右军左都督。天顺五年(1461)波来以数万骑兵入侵西宁(今青海省西宁市)、庄浪(今永登)、甘肃诸道,毛忠与总兵卫颖分兵追击,敌略微撤退。毛忠率领3000名骑士在凉州(武威)13里铺设营地。军队立足不稳。突然,成千上万的敌人冲了过来。毛忠率领士兵们日夜战斗,尽力疲惫。敌人越来越多。在敌人教练回来之前,他大声说要迷惑军队的心。包围圈越来越紧,士兵们都惊呆了,而毛忠意志坚定,勇气超人,安慰和鼓励士兵们,为死而战。他率先骑马杀人,责骂敌人不臣之罪。敌人看到无法战胜毛忠,而且毛忠的援军已经到了,于是立即撤退。在这场战斗中,毛忠杀死了无数的敌人,但他没有死。天顺七年1463年),永昌、武威、庄浪(今永登)塞外经常出现边境问题。毛忠和总兵官卫颖分别征服了他们。毛忠先是打破了巴哇大族,然后又打破了马吉思大族。毛忠打破了其他将军无法战胜的东西,俘获了很多。成化三年(1467)四月庚子,朝廷以军功封毛忠为伏羌伯,食禄千石。
成化四年(1468),固原(今宁夏回族自泊区固原县)满四(俊)聚集了石城(今宁夏固原县西北)。宪宗皇帝命右副都御史项忠督师征讨,并命令毛忠率甘凉军马在冬十月会师石城征讨。11月,毛忠和项忠攻击敌营,项忠命令毛忠从木沟进军。毛忠命令:“闻炮声而纵,见烟举而回”。第二天,毛忠以200骑冲炮架山,截山夺险,连破七峰,尤其是冒矢石夺得山北、山西两座主峰,获多胜,敌略微撤退。项忠等军还攻下了山东、石城东、西两门。敌人已经感到山穷水尽,相对哭泣。突然昏雾升起,哨子误先举烟,制服了军队。敌乘风,集中兵力与毛忠以死决战。毛忠独自一人,战斗到日落。十几场战斗,箭射完了,拾起敌人的箭射完了,拾起的箭也射完了。他仍然坚持战斗。突然,毛忠在流矢所中,回到半山坡后死去。他75岁了。他的侄子毛海和孙毛铠上前救忠,尤其是毛盔。他们跳来跳去,杀了很多敌人,然后被敌人抓住,断了手指。他们问:“你能再射箭吗?最后,他们都英勇牺牲了。
毛忠为纪律严明,爱护士卒,为保卫边疆贡献了一生的精力。人们称他为“长城”。战死后,河西人吊哭者相望于道。“宪宗皇帝震惊,哀悼嘉叹之。祭祀葬礼,追赠奉天一运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柱国、伏羌侯、武勇、子孙世袭伯爵。与此同时,给铁券制书,其文字说:“长期甲甲而树绩,推荐弓斧以特征。壮号,老称壮号,老称壮。虎头食肉,被封万里西;马革裹躯,为荣九泉之下。英魂助枭于叛赋,义气可激于懦夫。歌风飞云之章,我安得于猛士;挺秋霜烈日,尔可列为忠臣。”
毛忠死后,遗体埋在家乡古浪城西南40里处,即古丰乡西山堡毛家湾对面的墓洼(一个墓洼是毛公墓获得的),然后埋在古浪城东南的黄羊川北山脚下(今黄羊川乡毛家庄)。现在墓碑还存在。
一代名将去了,但他所建立的功勋,却永远铭刻在人民心中。从成化四年(1468)冬十一月毛忠的牺牲,到弘治十二年(1499)四月祠堂的30年,河西人民哀悼毛公的感情,深如一日。常常流泪感叹,“毛公竟舍我,而不是永编宁我耶7”一遇警报,说:“安得做长城如我公,何寇之敢侮辱?“或被蹂躏,又说:“安得起公于九泉,鸣剑反掌,而剪彼丑,大雪我代之仇耻耶?“每顿饭,一定要先祭奠毛公;每次休息,一定要祝福毛公;每次有征发,一定要祈祷毛公默佑。他的形象如此深入人心,是因为他为人民做了好事。弘治12年(1499年),孝宗根据专管机构的建议,在兰州设立忠义坊,以表其里;根据巡抚徐进的建议,下诏在甘州(今张掖市)城东廓设立武勇祠(弘治12年4月22日开工,8月吉日完工),并给予“武勇”和春秋祭祀。明代官员和文人墨客赞扬了他的许多诗歌和歌赋,其中大部分都失散了。到目前为止,他们只能在历史经典中看到几十篇文章。
少数民族将领毛忠:明朝祖孙三代一起殉国的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