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大V李白,还是小杜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困难。说起李白的不幸也会让你流泪。这样一个才子,哪里会受到别人的控制,但他在山东结婚,遇到了一个非常现实的女人,不得不让李白“皱眉折腰”。李白有一首非常著名的诗《南陵别孩子入京》是这样写的: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笑着出去,我们这一代人不是蓬蒿人吗?"仰天大笑出门"是一个动作,"我们这一代不是蓬蒿人"就是回答别人。大家都知道这句话,也喜欢引用。当你离开家的时候,这意味着你必须出去做一件大事。
然而,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一首诗中的一句话。这首诗的前一句话是:“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这句话是引用汉代人朱买臣的故事:朱买臣家境贫寒,好读书,不治行业,夫妻俩打柴为生。他的妻子也能共患难——朱买臣在前面挑了一担柴,她背着一些柴跟着,不以为苦。两人的离婚,发生了一点争吵。朱买臣砍柴不忘读书,背着柴哼唱着,想来古人读书读诗都是要背诵或唱出来的。这种“回来也不改变快乐”的态度,让他的妻子在公共场合感到非常尴尬,反复建议朱买臣不要在外面唱歌,想唱回家悄悄唱歌!不过,朱买臣只顾自得其乐,照唱不错—无非是宣泄一下怀才不遇的情绪。但妻子认为这是一件可耻的事情,要求和他离婚。朱买臣笑着说:“我50岁就能发财,现在快50岁了。你辛苦了很久,等我有钱了再报答你。妻子愤怒地说:“像你这样的人,毕竟要饿死在沟壑里,怎么能发财呢?朱买臣不能留住她,只好让她离开。
让我们回顾一下李白的诗。李白说朱买臣的妻子很愚蠢,鄙视朱买臣。下一句话是“余亦辞家西入秦”。朱买臣50岁时去长安当官,现在李白也要离家去长安——唐玄宗召见李白。,李白写这首诗的时候,很容易想到他的处境和汉代朱买臣一样。也就是说,李白当时和妻子关系不好。李白一生中娶了四个妻子,这个妻子是第三个,李白写这首诗的时候,和妻子的感情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回首往事,朱买臣的妻子骂他:像你这样的人最后只能饿死在沟里,怎么能发财呢?现在我们知道“蓬蒿人”是骂人的话,是李白妻子经常骂李白的话。唐代说人没有出息就说他是“蓬蒿人”。
可以推断,当李白和山东的妻子住在一起时,他受到了妻子的愤怒。妻子整天在家骂他:你能写诗吗?写诗不能卖钱。你只是能喝酒吗?喝酒不仅不能卖钱,而且要花很多钱。像你这样只会喝酒写诗的人怎么能变得富有呢?你只是一个“蓬蒿人”,一辈子都不会有前途。
不幸的婚姻对每个人都是痛苦的,现在李白有机会逃跑,有一个宏伟的理由——皇帝召见,非常体面,这无疑给了他的妻子一个响亮的耳光。,他“仰天大笑出去”,反击妻子。但仅凭这一点还不能完全断定李白婚姻的不幸。再看这首诗的题目,里面也有深刻的意义。这首诗的题目是《南陵别孩子入京》。这时,李白的孩子,大两岁,小一岁。他在山东住的地方和孩子们离别了。令人困惑的是,他写诗告别两三岁的孩子。孩子们根本不明白。他为什么不把它写给他的妻子呢?按照唐代人的习惯,这里应该写《南陵别妻儿入京》。虽然妻子不识字,但她可以告诉她,但他没有这样写。为什么?估计他恨他的妻子。在诗中,他骂妻子有眼无珠。这是另一个证据。
李白到长安后很长一段时间,写给山东家的诗还是没有写给妻子,而是写给他只有几岁的孩子。下面这首《寄东鲁二稚子》,题目一目了然,只寄孩子,不寄妻子。诗中说:“娇女平阳,折花倚桃边。折花不见我,泪流满面。小儿名伯禽,与姐也齐肩。谁可怜双行桃树下的抚背?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在李白的想象中,山东的孩子过着孤儿的生活。在京的李白,凡是写与家庭有关的诗,都是一种语气。他有一个赠送武十七谔的人,大概是从长安到山东的。诗中有一句话:“爱子隔东鲁,空悲断肠猿。只要提到孩子,李白就很动情。
再来看看《送萧三十一之鲁》,问问孩子伯禽》:“我的家人被送到沙丘附近,已经三年没有断肠了。你知道伯禽,应该开车骑白羊座。”李白总是提到山东的家,但在他的感觉中,这是一个不完整的家,有孩子,没有父母。这首诗是送小三十一去山东,让小三十一去看望他的孩子。从这些诗中,李白真的不喜欢他的妻子。
公平地说,我们不能责怪李白的妻子。山东是一个儒家国家。鲁女应该勤奋务实。李白疯了。他要么邀请月亮喝酒,要么呼啸山林。他们能相处吗?为什么李白要在山东成这个家?不得而知。但可以看出,李白自己说过去山东的原因,那就是“学剑来山东”,也许结婚是顺便的。这次山东婚姻成了李白心中的痛苦,挥之不去。他恨妻子和山东儒生。他特意写了一首诗《嘲笑鲁儒》,说:“鲁老谈五经,白发死。问经济政策,茫如坠烟。“看来李白真的受到了很大的刺激,受不了伤!
李白的悲剧婚姻:整天被妻子骂一辈子都没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