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是哪个朝代的人:曹操,孟德,是汉魏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为中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特殊贡献。
公元155年,曹操诞生于一个属于宦官集团的大官僚家庭。这个家庭的特殊背景对曹操的仕途和思想有很大的影响。公元174年,曹操任洛阳北部尉。公元177年,任顿丘县长、议郎。178年,受事件影响,被免职,180年复职。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曹操任骑都尉,战功升为济南相。188年,他担任西苑新军典军校长。189年,曹操回家加入关东联军攻打董卓。192年,曹操担任充洲牧,降青州黄巾军30万,组成曹家军主力,开始与军阀并购战争。
公元196年,曹操西迎汉帝,迁都许昌,执政。实施“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以蓄军资”的政治经济战略,利用分化瓦解、各种突破的战略,先后击败杨峰、张扬、袁术、陶谦、袁绍、刘彪等豪强,接受黄巾军余部和张燕的黑山军,平定乌恒,逐步统一黄河流域,在叶城建设新的大本营。
208年6月,曹操担任丞相。九月,南下,占领荆州,十一月与孙权、刘备联军在赤壁战役中失败,返回北方。公元211年,出兵关西,打败了马超等人的叛乱。公元213年,进入魏公,215年,进攻汉中张鲁,并逼迫张鲁。晋魏王216年。从209年到217年,四下巢湖,遏制了孙权的北犯。219年5月,他在汉中与刘备作战,放弃了汉中。11月,他与孙权合作,在荆州襄阳杀害关羽,稳定了西南防线。
公元220年2月,病死于洛阳,终年66岁;10月,儿子曹丕代汉称帝,追尊曹操为魏武帝。
曹操执政期间,代表中小地主集团利益,锐意创新;抑制强大力量的发展,打击汉朝反曹派;倡导人才,重用有才华、有实践的文人武士;调整税收,恢复盐铁官营;修复水利,组织军民屯田。增加粮食,发展经济;重视教育,改变习俗。是混乱的局面稳定下来,改变了北方城乡破碎的面貌。
曹操亲自参加并指挥了近50场大大小小的战斗。他不仅打硬仗,还打智仗,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他整理了孙武的《孙子兵法》,写了大量的军事理论作品。他的军事思想主要是“重战”、“慎战”、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辉煌杰作是建立强大的军队,确保充分的支持,以法治军队,明确奖惩,灵活运用机动战术。
曹操武功高强,博学多才,擅长书法、围棋,熟悉音乐、歌舞和工程技术。在文学上,他擅长四言诗,悲凉大方,气势磅礴;散文大多是政令军策,意思简洁明了。他还以政治地位倡导文学,奖励作家,尊重创作个性,开展文学评论,是建安文学的领导者。
曹操从政治上管理国家的思想是法表,各家杂交。结合强权政治和仁义道德。以务实著称。
曹操一生顺应时代潮流,以非凡的文治武功为树立了丰碑。他的性格多变,很多人,尤其是文人,认为他是绝世之奸,也有人说他是绝世之才。曹操是一个值得争论的名字。
曹操对文学、书法、音乐等都有着深厚的修养。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上,散文也很有特色。
曹操的诗不到20首,都是乐府的诗。内容一般可以分为三类。一个是关系时事,一个是表达理想,一个是游仙诗。
与时事有某种关联的作品有《大葱露行》、《蒿里行》、《苦寒行》、《步出夏行》等。《薤露行》、建安初年写了《蒿里行》两首诗。前一篇文章反映了何进谋杀宦官的失败,董卓进入洛阳作乱;后一篇文章写道,关东各州县兴军讨卓,各有各的野心,互相杀伐,内容紧密相连。诗歌以简洁的语言高度总结了这一历史过程,因此被称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钟欣的《古诗归》)。特别有价值的是,在《艾里行》的诗中,他以同情的笔调,写下了广大人民在战争中所遭受的深深苦难:“盔甲生虱子,万姓死亡,白骨露在野外,千里无鸡鸣,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建安十一年征高“苦寒行”□诗篇描写了冬天太行山区的寒冷、荒凉、陡峭、生动,也描写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感受。建安十二年征三郡乌桓时,《步出夏行》。这首诗包括“艳”(前奏)和四解。“艳”聚焦诗人出征时的复杂情绪。一解“观沧海”,写进军过界石时的观感;二解“冬十月”、三解“河朔寒”,写归途中见闻;四解“龟虽寿”,写出这场重要战役胜利后的思想活动。其中,“观沧海”描述了大海的景象,“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其中;星汉灿烂,若其中”,气势磅礴,风格雄伟,映衬出诗人宽容宇宙、吞吐日月的宽广胸怀。“龟虽寿”以一系列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和事业的看法:“老马,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是诗人一生积极进取精神的真实表白。
以表达理想为主的诗有《渡关山》、《对酒》、《短歌行》等。前两篇写诗人的政治理想。他设想的太平盛世是儒法兼采、恩威并用的贤君良臣政治。在汉末社会破坏的现实背景下,这无疑具有进步意义。《短歌行》的主题是求贤,用“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等诗歌来表达求贤若渴,广纳人才,以冀成其伟大事业的心情。游仙诗有《气出唱》、秋胡行等。曹操不相信方士神仙的说法。当他写这些诗时,他不能把它们等同于秦皇和汉武的求仙。曹操的诗歌在艺术风格上朴实无华,不尚藻饰。他们以深厚的感情和魅力赢得了胜利。在诗歌情调上,以慷慨悲凉为特色。慷慨和悲伤最初是建安文学的共同基调,但在曹操的诗中,它是最典型和最突出的。就诗歌体裁而言,曹操的乐府诗并非模仿汉乐府的成规,而是有所发展。例如,“露行”、汉乐府里的《蒿里行》都是挽歌,但他用旧题来表达全新的内容。曹操创造了以乐府写时事的传统,影响深远。从南北朝到唐代,建安作家和许多诗人都拟作了大量的乐府诗,可以说是这一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曹操的散文多为应用文字,大致可分为三类:表、令、书。代表作《请追加郭嘉封邑表》、《让县自明本志令》、《与王修书》、《祭故太尉桥玄文》等。这些文字的共同特点是简单、沉重、坦率、流畅,写出了曹操独特的声音。比如《让县自明本志令》,描述了大部分人生的奋斗经历,分析了当时的情况,分析了自己的思想,其中“让国家不孤单,不知道有多少人称帝,有多少人称王”等词写得极其坦率有气魄。从东汉到汉末,散文出现了平行化的趋势;一般散文作者开始强调对偶,注重经典。曹操以其平易自如、质实明练的风格,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鲁迅曾称赞曹操是“改造文章的祖师”(魏晋风度、文章与药酒的关系)。
曹操的文学成就也体现在他在建安文学(见建安七子)中的建设性作用上。建安文学能够在长期战争和社会破碎的背景下蓬勃发展,这与他的关注和推广是分不开的。在讨论建安文学繁荣的原因时,刘协曾指出“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文心雕龙武帝纪)、《曹操年表》等,重印为《曹操集》。关于曹操作品的注释主要包括1925年北京大学出版组黄节《魏武帝诗注》,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校正重新安排,改名为《魏武帝魏武帝诗注》。
曹操是哪个朝代的人? 曹魏创始人曹操的资料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