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朱允炆简介 明朝第二位皇帝建文皇帝朱允炆的生命


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在位:1398年6月30日-明朝第二位皇帝朱允文、朱允汶于1402年7月13日再次担任。明太祖朱元璋的孙子,易文王子朱标的第二个儿子,年号“建文”,靖难后下落不明。徐的都尉梅殷在军中。从黄彦清的议论来看,为了哀悼,他追逐了孝顺的皇帝和寺庙的神宗。壬午后,他不能去。到南明弘光元年7月,他用与皇帝的寺庙号码进行了恢复,改为寺庙号码惠宗。这个号码是他的母亲。章道诚懿的观点是武克仁和孝顺的皇帝。清朝乾隆元年,他被称为恭闵惠皇帝,后世有人被称为建文帝。

朱云文出生于公元1377年12月5日。他是明朝的第二位皇帝。他的年号是“建文”。朱元璋的孙子、易文王子朱彪的第二个儿子,但朱彪的长子朱雄英早逝。朱标原配常死后。朱允炆的母亲吕氏也得到了扶正,明太祖朱元璋对朱允炆的长孙视而不见。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皇太子朱彪去世,朱允文被立为皇太孙。因为他从小就熟悉儒家经书,所以附近的人都有理想主义,所以他们的气质和父亲一样温柔,也就是说,他们都很宽广。洪武29年,朱允文向太祖请求修改《大明律》。他参照《礼经》和历代刑法,修改了《大明律》中73条过于严格的规定,赢得了人们的心。

1368年2月,朱元璋开始为王朝定下传统,即立朱云文的父亲朱标为王子,朱标为长子。朱元璋的目标是为皇位的合法继承树立正式的原则,希望杜绝今后对皇位继承的纠纷。朱标在很多方面都不像他的父亲:他温柔有教养,但不是很勇敢。虽然明太祖对他的第四个儿子朱迪的军事才能印象深刻,但为了王朝的利益,他仍然认为朱标是最合适的继任者。令皇帝震悼的是,朱标在盛年37岁时(即1392年5月17日)去世。按照原则,如果长子不在,就应该立长子长孙,但朱彪的长子早逝,朱元璋看到长子后孙朱云文很孝顺,很喜欢。后来,他立其为太孙。

朱元璋死前密命徐梅殷辅佐新君,遗诏命令皇太孙朱允炆继位。1398年6月30日,朱元璋死后几天,朱允炆在南京即位,21岁。他决定下一年是建文的第一年,并将母亲二公主吕氏(1402年去世)命名为皇太后。关于朱允炆的个性和他在位时的国内发展,没有可信的材料。朱允炆时期的档案、文件和日常注释都被摧毁,私人记述也被禁止。

朱允炆简介 明朝第二位皇帝建文皇帝朱允炆的生命

年轻的建文皇帝充满了愤怒和温柔,他继承了父亲温柔和思考的脾气。他害羞,没有国政经验;更不用说和他的前皇帝考试相比,甚至和他有才华的叔叔相比,他没有自信和坚强的性格,甚至没有能力。这位年轻的皇帝温顺的性格和儒家教育,所以他真诚地渴望实施理想的仁政。他试图在政府的言论和行为上实施一些重大变化,但这些变化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

以黄子澄、齐泰、方孝茹为心腹的三位儒家师傅。这些老人对朱允郅关于君之为君的概念起到了强有力的作用。黄子澄(1402年去世)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儒家学者,他在1385年获得进士第一名。他在明太祖时代担任过许多官职,现在被朱允炆任命为翰林学士,并参与国家政治事务。齐泰(1402年去世)也是1385年的进士,是一位对经书学取得巨大成就的学者,特别擅长礼和兵法。洪武帝临终时,他受到了顾命,以保护皇太孙和嗣君,被新皇帝任命为兵部尚书,参加国政。方孝茹(1357-1404年)早在40多岁的初年就是一位著名的学者。他以作家和政治思想家而闻名,并没有中过举。他很晚才开始他的仕途。即位后,朱允炆被召为翰林侍讲。

这三位儒家学者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了皇帝。黄子澄和齐泰成了皇帝的心腹,用儒家修齐治平理论教育他。为了重组帝国的行政,加强皇帝的权威,他们负责研究一些新政策并付诸实施。方孝茹是一位关于乌托邦政府的经典专家,他发现自己看到的是个人专制统治的缺点。因此,他建议皇帝应该根据古代经典提出的理想和形式实施仁政。这三个人都勇敢、正直、充满理想。然而,他们都是书呆子,缺乏实践意识和公共事务经验,没有领导能力;他们对问题的分析往往局限于纸上谈兵,这是不现实的。


朱允炆简介 明朝第二位皇帝建文皇帝朱允炆的生命朱允炆简介 明朝第二位皇帝建文帝朱允赓生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