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1254-1322),字子昂,松雪,松雪道人,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大家之一(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琏)。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画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创造了元代新的绘画风格,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擅长篆、隶、真、行、草书,尤其是楷、行书。
他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第11世孙,秦王赵德芳的子孙。
曾任宋朝的父亲赵宋朝灭亡后,他回到了家乡闲居。元朝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行台侍御史程聚夫“奉诏搜访遗逸于江南”。元世祖赞赏其才貌,两年后任从四品集贤直学士。至元二十九年(1292)担任济南路总管府。元贞元年(1295)在济南路总管任上,由于世祖去世,成宗需修《世祖实录》,赵孟复被召回首都。但元廷内部矛盾重重,为此,有自知之明的赵孟顺便借病乞归。大德三年(1299),赵孟复被任命为江浙等地的儒学提升,集贤直学。到了大三年(1310),赵孟复的命运发生了变化。皇太子爱育黎拔力八达,对他很感兴趣。延佑三年(1316),官居一品,名满天下。
赵孟福是一代书画家,经历了复杂的矛盾和辉煌的尴尬生活。作为南宋遗逸出仕元朝,他在历史书上留下了许多争议。“薄其人遂薄其书”,贬低赵孟复的书风,根本原因来自于对赵孟复的鄙视。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画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创造了元代新的绘画风格,被称为“元人冠冕”。从五岁起,赵孟复就开始学书,几无间日。临死前犹读书写字,可谓对书法的热爱达到了情有独钟的地步。他善篆、隶、真、行、草书,尤其以楷、行书为名,书风淳朴,结体严谨,笔法圆熟,世称“赵体”。与颜真卿、刘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
赵孟复传世书迹较多,代表作有《千字文》、《洛神赋》、《胆巴碑》、《归去来兮辞》、《兰亭十三跋》、《赤壁赋》、《道德经》、有《尚书注》等。、12卷《松雪斋文集》等。
赵孟俯简介 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赵孟俯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