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年月无考,原籍南阳,隋初迁居颍上县百社村(半岗区凌伟乡赵集村)。16岁时,他考上了中进士。唐代景龙年间(707-709年)任宣城县令。
清光绪《宣城县志》载:张路斯在检查人民群众的疾苦和农业事务时,看到宣城北门外(今敬亭围)有一片萧条,芦苇丛生,杂草繁多,于是带领人民开沟造田。到目前为止,城北有“张路斯田”。在城南青溪两岸(今响山以西),张路斯再次耕地,恢复了100亩农田,至今青溪上仍有“张公桥”。张路斯罢官后,回颍上县百社村闲居。张路斯死后,民间把他神化为龙王,他的九个儿子也是龙,颍上人在焦氏台为他建张公祠(又称龙王庙)。宋真宗景德年间(1004-1007年),曾下诏扩建颍上张公祠。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年),曾下诏张路斯为“昭灵侯”,其夫人石氏为“柔应夫人”。苏东坡为颍州知府时,曾作《昭灵侯碑》刻石嵌入张公祠壁。元末,张公祠被兵祸摧毁。明洪武三年(1370年),颍上人在旧址重建此庙。1954年,大水和寺庙被淹没。
张路斯简介 隋朝官员宣城县命令张路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