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传奇》最近在央视黄金档播出,花英雄的忠孝节义足以借鉴今天。至于这部剧20多集的想象力,不能算错,说明年轻人热爱劳动,弘扬祖国古代刺绣文化。让一个民间刺绣女人爱上敌国王子不能算错。没有爱情纠缠,怎么能激起观众的胃口?吐槽是网友玩的。让我们谈谈历史。
《木兰辞》具有“民间史”的性质
“木兰辞”说它是北朝(魏)乐府,也许没有人会反对。
秦汉以降的朝廷大多有专门的乐府官署,南北朝也不例外。具体功能是收集整理民歌、训练乐工等。,属于掌礼仪教育的太常寺。《木兰辞》被宋代郭茂倩收入《乐府诗集》,与《东南飞孔雀》并称乐府双璧,并非不合理。郭茂倩的父亲郭元明曾做过太常博士,有着独特的家学渊源和洞察力。
乐府歌词一般有两种来源:皇家文人创作和民间收藏。木兰词显然属于后者。重读,我们将呈现这样一个场景:一个整洁、简单、自恋的女孩,在叙事中,旁边有一个小秀才做记录。
事实上,汉魏时期流传的《战城南》、《东门行》、“十五从军征”、《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乐府经典,都具有上述“写实”的特点。
这种民间“现实主义”非常有价值,我们称之为“民间历史”,即人们自己写的历史,相当于某人的传记或非官方事件。你为什么这么说?在古代,官方的历史修复、皇帝、将军、朝代是一顿大餐,后妃的传记、奇怪的力量和混乱只是一道小菜,民间小事小人物,历史书不明显。
通过民歌创作的形式,人们口述了一些他们看到和经历的有意义的事情,经过民间文人的润色,然后在官方收集后稍加整理,即成乐府歌词传世。它们可以作为历史资料的补充,其真实性与地方志和文人笔记相当。
从北魏史料中寻找木兰代父参军的可能性
有人认真对待我,说《隋唐演义》里有花木兰的故事。是的,这能说明什么?隋恭帝在位不到半年,是唐高祖李渊立的傀儡。中原人有没有称皇帝为“可汗”?如何解释“将军百战百死,壮士十年归”这句话?
在北魏的官方文献中,在孝文帝改革之前,皇帝通常被称为“汗”,这是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回顾过去,五胡十六国也被称为“可汗”皇帝,但在内蒙古额尔古纳附近战斗了十多年,恕我浅薄,找不到。只有北魏太武帝拓跋韬与柔然族的战争持续了25年;而且,孝文帝改革后,朝野全面汉化,不再有“可汗”的称号。也就是说,花木兰若史上有其人,应该生活在拓跋韬时代。
现在关于花木兰的起源有很多争议。有人说她是桥县人,有人说她是宋州人,有人说她是黄州人,有人说她是商丘人。如果你熟悉历史资料,这些争议不是争议。历史上的桥县、宋州、商丘等都是指河南省商丘市禹城县。
商丘原本是南朝刘宋的土地。拓跋涛在433年驱逐了刘宋的势力,并在439年完成了中国北方的统一。从424年到449年,它发动了一场柔和的战争,持续了25年。这一时期基本上相当于花木兰的流行生活。
例如,花木兰出生于412年,如果成立,那么433年商丘属于北魏,木兰应该是21岁,在年龄上有代父参军的可能。在孝文帝改革之前,北魏仍处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阶段。“可汗大兵”和“军书十二卷,卷有爷名”符合当时的历史事实。奴隶主或部落领导发动战争,每家每户派一男丁当兵。从行孝的角度来看,花木兰代父参军,也成了可能。
花木兰“旦辞黄河,暮至黑山”抵抗柔然的故事,应发生在拓跋涛击败高句丽等柔然附属部落后,约435年至447年或449年。20439年,双方通过与亲戚的关系得到改善,随后的战争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东北部只有444年的一场大规模战争。中山王拓跋辰等八名将军“坐在软后期,金玉都南”,北魏大获全胜。其他时间基本没有大战。
当木兰胜利时,他大约35岁或37岁,朝廷称他为尚书郎,这并不特别。在北魏汉化初期,奴隶可以凭借战斗成就获得自由人的身份,自由人的军事成就积累到“十二转”的地步,也可以成为一名官员。虽然尚书郎的官职靠近中心,但水平并不大。他位于尚书台的下属曹。与郎中、侍郎等中高级官员相比,他还不如老板。
史无确载,但史家学者多为认可
花木兰真的有人吗?目前,学术界谈论最多的是五个词——“史书中没有确切的载体”。然而,唐代诗人白居易、杜牧、南宋学者程大昌、明代学者徐文长、清代史学家姚石甫、宋虞庭等人都认为花木兰确实有自己的人,但他们的年龄背景不同。这些人不仅是作家,而且是经验丰富的大学生。他们不会凭空胡说八道。
清代写的《商丘县志》也值得参考,上面写着:“……还家,释其军服,衣其旧衣。同行们吓坏了,于是他们闻到了朝代的气息。召复到阙,想把它带进宫殿。木兰说:‘臣无与伦比的礼物’,以死誓拒之,迫之不从,然后自杀。皇帝同情,追将军,死‘孝烈’。”该县的历史资料来源于元代碑文《孝烈将军祠堂如辨正记》。
前半段或可信的。北魏早期实施了“人伦清姓”的民族政策,似乎提高了汉族官僚的地位。事实并非如此。鲜卑贵族及其分支贵族仍然只有血统论,历史官员的历史基本上遵循这一原则。我的推论是,花木兰可能是一个鲜卑奴隶,移民到商丘,凭借战功跻身贵族行列。魏书和北史本来应该有她的传记,但“以事闻朝”,女儿暴露了,犯了欺君罪。虽然赦免了,但青史留名的机会立刻被剥夺了。后半段说木兰被拓跋涛强纳为妃,不从自尽云云,绝对不可能。
拓跋涛先是军事家,然后是政治家。军事家的战略不仅在于如何打赢仗,还在于珍惜士卒,凝聚军心。例如,他在战争中“尽忠尽节”、升官晋爵、人口牲畜、金银古玩丝绸等“舞锋履难”的士兵,赏赐重,毫不吝啬。木兰代父参军的事件在朝野是众所周知的。作为一代开化君主,能尊重孔子、倡导儒家思想的拓跋涛,娶了他为妃或者可以说是一种奖励,但他不会欺负男人和女人。当然,如果真的发生了什么事,史官也会“为尊者忌讳”,不记载。
@ 请相信,一代女性木兰确实有自己的历史。她的传说不属于任何统治阶级,而属于大多数人。她的孝道、忠诚和勇气是我国大家庭的共同美德。
历史上真正的花木兰:女奴出身 被皇帝占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