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渊明(?―556年6月2日),也是长沙宣武王萧懿的儿子,梁武帝萧衍的侄子,梁贞阳侯。公元555年,他被北齐立为傀儡皇帝,很快就死了。
人物生平
萧渊明最早封贞阳侯,深受梁武的喜爱。太清时期,他担任南豫州的刺史。侯景背叛东魏投降梁时,萧命令萧带领10万水陆军队与侯景见面,并趁机北伐攻打东魏。结果,萧被俘。在侯景的考验下,萧衍透露了用侯景从东魏赎回萧渊明的想法,最终激起了侯景的叛逆。
后来西魏攻占江陵杀梁元帝时,北齐宣帝高洋和上党王高松便于承盛四年(555年)送回萧元明,准备让萧元明成为北齐支持的傀儡皇帝,让上党王进军。江表危急,梁将军王僧辩被迫表示支持。萧渊明是帝位,定都建邺,以梁元帝第九子萧方智为王子,改年号为天成,以王僧为司马辩护。陈霸先杀王僧辩,废萧渊明,改立萧方智为皇帝。贞阳侯萧渊明于555年9月29日退位。萧渊明被任命为太傅和封建安公。与此同时,派人通知北齐仍要求向北齐称臣,永远是北齐的附属国。
之后,北齐要求梁送回萧渊明。陈霸先也准备把萧渊明送回北齐,但在他离开萧渊明之前就去世了。梁元帝的孙萧庄被称为皇帝后,他被追死为闵皇帝。
史书记载
梁书记载
《梁书卷六本纪第六敬帝》:
(太清三年)三月,齐遣其上党王高松送贞阳侯萧渊明到主梁嗣,到东关,送吴兴太守裴之横与战,败绩,之横死。太尉王僧辩率众出屯姑。四月,司徒陆法与以营州附于齐,遣江州刺史侯讨之。七月辛丑,王僧辩称贞阳侯萧渊明,自采石济江。入京师的甲辰,以帝为皇太子。九月甲辰,司空陈霸先举义,袭杀王僧辩,废除萧渊明。[2]
南史记载
《南史·卷八·梁本纪下第八名》:
三月,齐遣其上党王高松送贞阳侯萧明到主梁嗣,到东关,遣吴兴太守裴之横拒之。战争,失败,死亡。
四月,司徒陆法与以营州附齐,遣江州刺史侯讨之。
七月辛丑,僧辩纳贞阳侯萧明,自采石济江。甲辰,进建邺。C午,即伪位。年号自然,皇帝是皇太子。司空陈霸先杀王僧辩,废萧明,奉皇。
萧渊明简介梁闵皇帝 捡到坐在皇位上的傀儡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