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端宗赵(公元1269)-1278年),南宋第八位皇帝,庙号端宗,裕文昭武民孝皇帝,历史上也被称为宋帝。
人物简介
1269年7月10日,宋端宗赵-1278年5月8日,是宋朝第十七位皇帝(1276年6月14日至1278年5月8日在位),在位2年,享年11岁,庙号端宗。宋度宗的长子,宋恭帝的长兄,曾被封为建国公、吉王、益王等。
宋恭帝德佑二年正月十八日(1276年2月4日)元军征服临安时,5岁的宋恭帝和谢太皇太后相继被俘。赵泽和他的母亲杨淑妃和弟弟赵敏在国叔杨亮节的护卫下逃往福建。他们都在福州连浦平山福地定行。改年后,他们的宫殿是平山阁(当时是战争,到处都是悲伤和悲伤)。宋军撤离这里时,他们开仓帮助人民。当地人民非常感激。元军占领福州时,当地人民将平山阁改名为泰山宫,祭祀南宋高宗赵构和福建的益广二王。文臣武将左右列:文天祥、陆秀夫、陈宜中、张世杰。当地泰山宫便塑这些神像,实际上是为了避免元代的查禁,以泰山宫为掩护,泰山宫现存完好)。
在登基前,赵是被封为「天下兵马都元帅」。1276年6月14日即位,改元景炎时年仅7岁。虽然朝臣陆秀夫等坚持抗元,试图恢复宋朝,但在元军的紧紧追击下,端宗只能由将军张世杰护卫登船入海,东逃西逃,疲惫不堪。他逃到南澳岛,在岛上海滩上挖掘的宋井依然存在,然后逃到香港的九龙城。现有的宋王台和侯王庙都是为了纪念宋端宗而建造的。
景炎三年(1278年)三月,端宗上船避开广州对开海面,以躲避元将刘深的追求,「龙舟」倾覆后,端宗被溺水救出,所以他生病了。由于元军追兵即将来临,他不得不浮海逃往1号岛(香港大屿山)。这位不到10岁的小皇帝经常遭受颠簸和惊病。几个月后,他死于福州(今年香港大屿山)。
据宋王台公园《九龙宋皇台遗址碑记》记载,在南逃期间,「有一座金夫人墓,据说是杨太后女,晋国公主,先溺水,再埋金身」,葬于今九龙城区,人称「金夫人墓」,圣三一堂后来在该址建成,「金夫人墓」也随之消失。
宋端宗赵是简介 南宋幼帝在流亡途中受惊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