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理宗赵昀,宋理宗是宋朝第十四位皇帝(1224年9月17日至1264年11月16日在位),在位40年,享年60岁。赵昀,绍兴府人,宋皇室宗戚,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的九世孙。原名赵与莒,1222年被立为宁宗弟沂王嗣子,赐名贵诚,1224年立为宁宗王子,赐名云。宋宁宗死后,赵昀被权臣史弥远拥立为皇帝,史称“宋理宗”。
宋理宗(1205年出生,1264年临安去世),原名赵和莒,1222年立为宁宗弟沂王嗣子,赐名贵诚,1224年立为宁宗王子,赐名云,是南宋第五位皇帝,1224年至1264年。
宋理宗很少在早期理会政治事务。登基后,他把所有的国家事务都交给了史弥远。他根本不问政府事务。直到1233年史死,理宗才开始亲政。1234年,南宋联蒙古灭金。理宗崇拜理学[1],对政治不感兴趣。他把国家事务交给了他的宰相,包括吴潜、丁大全、贾似道等。
1259年,蒙古攻鄂州,右丞相贾似道以宋理宗的名义向蒙古称臣,并将长江以北的土地完全割让给蒙古。1264年死于临安。
宋理宗不是王子,而是宋朝皇室的亲戚。他是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的九世孙子。他的前任宋宁宗死后,宰相史弥远命令废王子赵红为宋理宗。
宋理宗继位的前十年是在权相史的威胁下。他根本不问政务。直到1233年史死后,宋理宗才开始亲政。亲政之初,他决心中兴。他采取了罢免历史党、亲自提出建议、澄清官治、整顿财政等改革措施。历史上被称为“端平更化”。执政后期,朝政落入丁大全、贾似道等奸相之手,国势急衰。1234年,南宋联蒙古国灭金。1259年,蒙古攻鄂州,宰相贾似道以宋理宗的名义向蒙古称臣,并将长江以北的土地完全割让给蒙古。
理宗死后的死后头衔是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庙号理宗。庙号之所以被定为理宗,是因为他尊敬程朱理学。他是理学官学化过程中最重要的君主,他的庙号名副其实。
理宗病重时,曾下诏,征求全国名医为自己治病,但无人应征。理宗病逝,死后埋在会稽附近的永穆陵。他死后才15年。他的陵墓,包括南宋其他几位皇帝和后妃的陵墓,被一位名叫杨琏真佳的僧侣偷发。李宗的尸体被水银浸泡在葬礼上。在腐烂之前,盗墓者将他的尸体从陵墓中取出,悬挂在陵墓前的森林中,以排出水银。随后将理宗头颅割下,送到北京大都元朝统治者手中,其躯干被烧毁。这是宋理宗生前万万没想到的。直到朱元璋占领大都,理宗的头才在元大都的宫殿里找到。朱元璋命人将理宗的颅骨重新埋葬在宋陵遗址,并修复了受损的陵墓。
宋理宗没有儿子,为宋度宗立侄子赵琦为王子。
宋理宗赵昀简介 平民大帝是宋朝最不纯净的血统